自古以來,草木灰就一直使用在農業上,在日本江戶時代的農業書籍中,就提到了稻草與稻殼經過蒸燒炭化後與糞肥混在一起使用著。到了今日,木炭已做為土壤改良的材料之一,這也是現在被熱門提到的「生物炭」…
就所知,大多數的植物炭化後的木炭,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,目前主要使用的材料類型有:「鋸木的屑粉炭、樹皮炭、椰子殼炭、稻殼炭」,另外,如果將落葉、修枝的殘枝(病老衰弱枝)、雜樹、廢木料、作物殘渣,均可做為炭化後,改良土壤的材料,這也是【循環經濟】的重要的一個實踐做法。
台灣在每年果樹修枝後,一堆殘枝無處可去,實踐這炭化殘枝是一個可行的辦法,減少堆放殘枝枯枝,孳生害蟲、星天牛等,可降低農藥的使用量,並且促進土壤改良的多贏辦法。
木炭的特性和效果,仍取決於材料的類型、與炭燒的方式而有所不同,包括了溫度與時間、炭燒使用的爐具等,,常見的炭燒後特徵是,高PH值,通常植物炭化後的PH值達8.0以上。
炭中的特性與效果跟灰分有關係,特別是樹皮、椰子炭。除了含有矽酸、氧化鋁外,灰分含有大量的植物營養成分,包含了鈣、鉀、磷酸、氧化鎂、氧化鐵,這些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必要營養元素。
木炭中有著許多微小的孔隙,可以保水、透氣,施用在土壤後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根系的發育,另外,木炭中的許多微小毛細孔,可以成為微生物的棲息地,由於木炭本身是經過高溫烤製而成,木炭本身是無菌的,如果新的木炭與有益微生物結合後,有益微生物將很容易在土壤中存活著更長的時間。
由於炭本身是屬於鹼性且不含有機物質和氮,因此菌絲型的真菌難以生長在其上,對於有益微生物來說,像是固氮菌、光合細菌、根瘤菌等,木炭的特性,能增加繁殖。
使用木炭時,我們會將比較大的木炭粉碎,磨成細小的木炭碎削
由於碎化後炭粉對土壤改良效果最好,但因粉末太細,使用上也是一大困擾,要注意強風下避免使用。
使用木炭有這麼多好處,但使用上仍需特別注意,木炭本身的高鹼性、高PH值,避免投入於鹽基PH值偏高的土壤,這是必須慎重考慮的,使用前最好能先檢測一下土壤。